第421章 西北


李源东临洛阳,算是完成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因此也就打算回转关中了。

    盘算许久之后,他准备留下宰相之一的裴继,和十二卫大将军之中的窦琮、刘宗训留守洛阳。

    但还没来得及做任何部署,李源本人就因为身体不适,需要卧床休息了。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启程回长安了,只能留在洛阳修养。

    齐王府这边,倒是有不少人时常过来求见,来探听消息,想知道齐王准备如何应对。但齐王府却大门紧逼,齐王本人终日在宫中。代替皇帝处理军政事务。每日夜间才回王府,所有旧部来求见都见不到人。

    这一日,在临出发前往宫中之前,王妃慕容佳音在帮他穿戴衣冠,顺嘴问了一句:“家中可用准备收拾细软?”

    李元徽想了想才道:“还是要做些准备的,江淮天气炎热,多准备些轻便衣裳.”

    慕容佳音闻言,感觉自己好像听错了,随即漏出一个不解的神色。

    李元徽笑了笑,却没有解释,转身离去。

    另一方面,关中陇右的情况也传来消息,天水、南安两郡失守。去年刚任命的秦州刺史城阳郡王李淦率军支援,失利,身死阵中。

    而凉州刺史韦亢和金城太守侯浚率领的凉州边军还在路上之际,就已经是进退两难了,因为同样在去年刚设立的夏州北地郡被北燕袭击了。

    夏州刺史梁从业降燕。

    夏州是大唐以北地朔方两郡所析出而设置成州,起因是前燕的朔方太守梁从业上表给李源,想要突厥归附过来,李源欣然同意,还特意合朔方郡北地郡为夏州,任命他为刺史。

    而梁从业本就是边地豪族,没有什么定性,刘玄机派人招降,并且送了他不少财物,直接就让他改弦更张了,决定叛唐降燕。

    更是大言不惭道:“刘太尉知我,我本就是大燕忠臣,何来叛唐之说?”

    这次更是直接出兵配合北燕骑兵七千袭击了北地郡。

    北地郡治富平被攻破,太守、郡丞等文武皆战殁。夏州和秦州等于是关中的西北两门户,这两个地方同时出现问题,并且北燕骑军还穿过了上郡突袭北地,那么包括陇右秦州的吐谷浑作乱,夏州刺史叛乱这些问题的就全都有了脉络。

    北燕这一手等于是直接在大唐后院放了一把大火。

    并且这个火放的时机非常巧妙,正好是李源把关中禁军全都带出去之后的事。

    李二面对陇右和朔方方面的糜烂局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兵啊。

    之前长安好不容易派出一万多援军,也就只是稳住了陇山一线,天水和广魏目前是苦苦支撑。

    唐军因为兵,除了分兵守住陇山道之外,只能分出数千援军支援被围攻的天水,但因为乱军势大,只能靠近陇县附近扎营。

    另一方面,在侯浚的劝说之下,韦亢终于下定决心,先按照军令解决秦州这边。

    凉州一万五千步骑在赶到秦州之后,立即对吐谷浑发起了反击。金城太守、奋威将军侯浚亲率数千铁骑冲阵,凉州刺史韦亢率军在后掩杀,大唐凉州军在冀县外围大破吐谷浑和羌胡联军十余万。

    关中援军也配合出击,冀县之战唐军大破吐谷浑和羌胡联军,斩首万余,俘敌两万。

    大量的羌胡人被唐军赶进了渭河,溺毙。

    随后唐军合兵一处,迅速收复陇右十余城,吐谷浑伏允可汗狼狈退军。

    但侯浚却穷追不舍,最终带回了伏允可汗丢弃的头盔,本人却不知所踪。

    冀县一战侯浚可谓是名震西陲,李二得知战报之后,立即表侯浚为秦州刺史、镇西将军。

    同时令侯浚和韦亢以及张平高、刘高迁等,合凉州、秦州、长安援军三部,约三万人,北上夏州。

    同时又从李源派回来的队伍之功挑选了精兵万余人,命临淮郡王李沧率之,出萧关驰援北地战场。

    北燕方面,奉命率军奔袭千里而来的,是征北大将军、代国公拓跋天保,这位年方二十岁的骁将却是善用骑兵的行家里手,千里奔袭还能保持军队的战力。

    刘玄机给他的命令是配合在西边搞事情的吐谷浑和羌胡诸部,给大唐关中以北找些麻烦。

    但如果碰到大军而来,不要硬碰硬,该撤就撤。

    所以唐军从陇西沿着黄河向北进发的时候,拓跋天保就找到了梁从业,商议退兵。

    梁从业也是非常识时务的,知道这仗可不好打,两人很快达成一致,但梁从业却要把北地郡之民全数迁往朔方。

    拓跋天保想了想之后都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亲自率领骑兵去袭扰唐军,以期给梁从业迁民争取时间。

    好在这时节黄河已经能够行船了,梁从业将北地郡万户居民尽数迁往朔方。

    拓跋天保亲率骑兵,故布疑阵,跟唐军玩了几天的捉迷藏之后,差点被侯浚率领的骑兵给缠上。

    他知道要是这么打下去很有可能要栽跟头,于是果断率军撤离,不再兜圈子。

    唐军则小心谨慎的继续向北进发,沿着黄河一路收复了已经是空城的北地。

    见到空城之后,几个唐军将领全都有些气愤,当即就准备追击,但侯浚却建言道,从这边向北,在黄河西岸要经过贺兰山,那边地形复杂,燕军很有可能在贺兰山附近埋伏,现在出兵追赶肯定遇到对方的伏兵。

    刘高迁和张平高两人都是李源的亲信,是创业元谋功臣,属于是老资历。

    而侯浚则是跟着太子在陇右起家的心腹,刘张两人也没把侯浚这小年轻放在眼里,坚持出兵追击,侯浚却拒绝跟他们一起出兵。

    结果正如其所言,刘高迁和张平高两人被燕军伏兵所败,只能率军而退。

    不过这时候侯浚却又出来说话,说燕军现在伏击成功了,肯定料定我们不会追击,必定快速通过贺兰山地区,从而减轻防备,这个时候追击一定会取得胜果。

    侯浚亲自带着三千骑兵,而张平高和刘高迁两人也将信将疑的跟着一起再度出兵,果然在贺兰山北麓追击到了燕军,大破其众,斩首两千余,缴获辎重无算,夺回北地民众万余人。

    随后张平高和刘高迁又要乘势进攻朔方郡。

    侯浚则表示,这个时候不能打,因为燕军骑兵在黄河东岸不知道去向,如果我大军出兵朔方,需要的补给线长达千里,即便通过水运,也很容易被燕军所截取,现在只能退守北地,等候太子的诏令。

    这次,张刘两人没有再反对,因为朔方到关中确实千里之遥,北地被搬空了,无法提供粮草支援,从关中千里运粮的确很难保证运输线路的安全。

    而另一边,拓跋天保则果真如侯浚所预料的,他就在黄河东岸上郡和北地之间盘桓,在得知唐军退回北地之后,才准备返回并州。

    而他也正如侯浚的预料那般,就是在等唐军去打朔方,而后他好从背后下刀。

    但唐军没有进攻朔方,而他这边也就没有什么进攻的机会了,所以当即选择了退兵回转并州。

    回去的路上,已经得知唐军消息的拓跋天保,很有兴致的问到身边的鸿胪寺卿崔炎:“这侯浚是谁?以前怎么没听过?”

    崔炎是清河崔氏出身,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能言善辩,身为鸿胪寺卿,这次的任务主要是作为联系人,劝降梁从业,而从结果上看,这个任务完成的也相当好。

    “是唐太子李二郎的亲信,原是大燕雁门太守侯直之孙”作为世家之中的一员,即便是大唐朝堂上的世家脉络,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拓跋天保道:“这侯浚之前名声不显,却有如此的谋略,大唐果真人才济济,不可小觑啊。”

    崔炎笑道:“要不然,李唐能得天下之大半?羽翼之盛,慕容鲜卑外,还未有如陇西李氏者!”

    (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237345/1111071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