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都重生了谁不想搞钱啊 > 第391章 万事俱备,只欠产能!

第391章 万事俱备,只欠产能!


大爷!

    祖宗!

    什么时候投资建厂,你到是给个准话啊!

    迟迟得不到批准建厂的准确回复,孙志勇恨不得上手挠老板两把。

    真是太急人了。

    从18650型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定型后,他就一直向上大申请,要求投资建厂。

    早投资早受益。

    要是等到国内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成了气候……钠离子电池就没未来了。

    嗯,孙教授这位研究钠离子电池的专家,非常替钠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担忧。

    看看人家锂离子电池。

    随着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正在大规模地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无论国内外,都已经有先进科技企业把纯电动汽车的主意打到了锂离子电池身上。

    前景一片光明。

    而跟锂离子电池同时提出理论构想的钠离子电池,几乎悄无声息,毫无动静。

    他们这些钠离子电池相关的研究学者,也一直在坐冷板凳。

    在化为的时候也一样。

    钠离子电池不受待见,只是保持战略性研究,每次获批的科研经费基本上属于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状态勉强维生。

    好不容易找到个冤大头,愿意为钠离子电池产业投入源源不断的巨额研究资金,以及未来的钠离子电池工厂。

    可得抓住机会。

    不然,不但自己不会有什么学术成就,连带着团队里的相关科研人员都看不到光明的未来。

    行业人才日渐凋零。

    “不错,不错,有关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我很满意。”

    罗辉无视了孙教授期待的眼神,环视四周与钠离子电池科研中心的每一个科研人员进行目光接触,争取不漏掉任何一个人。

    这是管理方面的小技巧。

    与下属进行目光接触建立情感联系,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促使对方说出实话。

    避免因为接触时间过短而错过重要信息。

    果然。

    感受到老板的目光,研究员们纷纷开口:

    “董事长,赶快投产吧,再不投产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我们的钠离子电池就没戏了。”

    “如果一期工厂建设的产能能够达到10吉瓦,我们的钠离子电池价格就能保证在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左右,应该能跟锂离子电池一争高下。”

    “万事俱备,只欠产能!”

    “……”

    懂事!

    听着研究员向老板请命的声音,孙教授满意地咧开嘴巴畅怀大笑。

    挺好的。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老板就能认识到事情的紧迫性。

    早点把钱批下来,早点投产,早点抢占市场份额。

    不让锂离子电池专美于前。

    毕竟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方面的获取潜力巨大,比起珍贵的锂矿简直可以用“唾手可得”来形容。

    还有充放电次数多,无惧低温的特性,完全可以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

    彻底葬送了刚刚兴起的锂离子电池时代。

    “谁说我们要跟锂离子电池竞争了?”

    罗辉眉毛一挑:“我认为,钠离子电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铅酸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

    啊?

    铅酸电池?

    掉价不掉价?

    孙教授和研究员被老板的言论吓了一挑,纷纷准备开口。

    却被罗辉双手下压直接堵死:“大家不要急,听我把话说完。”

    “从能量密度上来讲,钠离子电池天生没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这就是现实,谁也无法改变。”

    “除非……我们先一步研究出钠离子固态电池。”

    “只有钠离子固态电池能跟锂离子液态电池比拼能量密度,却无法比肩同样是固态电池的锂离子电池。”

    “所以,孙教授,各位研究员。”

    “我认为大家对市场的判断方向有点失误。”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到实际应用场景想一想。”

    “加入有两台一模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摆在你眼前,其中一台使用了锂离子电池,另一台使用了钠离子电池。”

    “使用了锂离子电池的笔记本电脑的价格要贵八百块钱。”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

    “很好选的!”

    “肯定是装有锂离子电池的笔记本电脑!”

    “因为他的工作时长可以达到八个小时以上,而不是装有钠离子电池笔记本的两个半小时。”

    “目前,锂离子电池供应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我们钠离子电池根本参不进去手。”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要硬扛。”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不丢人。”

    “丢人的是,明知道打不过,还要把自己碰出一脸血,这就尴尬了。”

    “所以,我们得转换思路,让钠离子电池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比如储能领域。”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大规模普及风能、光能发电是大势所趋。”

    “随着风能、光能发电越来越多,储能电池市场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庞大。”

    “目前,这一块市场主要由铅酸电池统治。”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铅酸电池从储能电池和电动摩托车市场领域淘汰掉。”

    “……”

    十吉瓦的电池年产能大概能储存一百万度电能。

    一年的产能还不够西部一个地级市的风能、光伏发电的能量储存。

    就着点产量,怎么能够供应得起庞大的储能市场?

    利润更加丰厚的电动摩托车市场也被铅酸电池折磨得死去活来,正好可以借助钠离子电池无惧低温、不起火的特性抢占市场份额。

    有这两块超级大市场等着去开发。

    干嘛去跟锂离子电池死磕?

    真是脑子秀逗了。

    罗辉不厌其烦地详细纠正着科研人员的死脑筋,引导他们把钠离子电池研发偏向电动摩托车市场和储能市场。

    “罗总说的对!”

    孙教授首先被折服:“是我们太执著于跟锂离子电池抢市场了,没有按照钠离子电池的特性去规划市场前途。”

    “可是。”

    “这样一来的话,目前的配料方案还要修改。”

    “比如用来做正极材料的普鲁士白,就得把锰这种贵金属去掉,进一步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要跟铅酸电池抢市场,价格是第一要素。”

    “用料越贵越不划算。”

    “去掉锰,成本还能降一部分。”

    (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273648/1111074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